Search


如你們熟知的,我並不喜歡幫人改跑姿這件事。你要問我課表可以,要問訓練內容可以,補給、比賽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如你們熟知的,我並不喜歡幫人改跑姿這件事。你要問我課表可以,要問訓練內容可以,補給、比賽規劃,只要我有空都可以。但是問到跑姿,對不起,真的不是我的專長。

不知道為什麼,台灣的跑者跟我在美國遇到的跑者比起來,非常容易糾結在「正確的跑姿」這件事上。每個人身體條件、訓練內容、肌肉的強弱都不一樣,憑什麼無論是受傷、跑不快、還是耐力不足,都怪罪到跑姿上頭?

包大人您明察秋毫,跑姿何辜啊~

對,比較好的跑姿準則存在,例如重心的位置在落地正上方、不要過度跨步等。但是其餘也許超過一半的細節,甚至包含很多人強調的 “落地時不要腳跟著地” 這件事,透過無數的運動科學論證,其實都屬於個人自由發揮的空間。與其「告訴」你怎麼跑,我更偏好讓你透過一些訓練 (stride, drill, hill repeat) 找到身體容易發揮的方式。

所以並不贊成傳一張照片來,要我幫忙改跑姿,這不很聰明。而我如果真的因此就給出意見,那就更不負責任了。過去這段時間,我就只給過一個人建議,那就是選手。因為她從跑步第一天起我就在旁邊看著,對她的理解比什麼都深,而課表是我開的,身體的反饋也都很清楚。

故事的最後並不如一般人想像,我沒告訴她怎麼跑,而是透過一些 drill 幫助她跑得更合理。讓身體去找去嘗試,會花很多時間,但是更有效。

後來她也沒出現過同樣的問題了。但這是改跑姿的神效嗎?不一定。可能是她的肌力剛好也在這樣的鍛鍊中慢慢建立起來了,也可能是當時她換了一雙鞋。原因很多,看到結果不代表可以省略過程。

從商業的角度來看,跑步姿勢的教學比起訓練課表、內容、肌力訓練容易太多了。我大可花 30 分鐘,解構展示我怎麼跑、告訴你們我就是這麼跑,所以可以跑得這麼快。剩下半小時分組操作,讓你們跑得更像我一點。

但這真的有用嗎?如果你沒有對應的力量,有可能撐得起這樣的型態嗎?就算有,缺乏足夠的有氧能力,跑個兩公里還是一樣會撞牆呀。

跑步姿勢重要,但是「沒有那麼重要」。有比較好的跑步姿勢,但「沒有絕對正確的姿勢」。更重要的是,即使你技巧再好,其他的面向沒有跟上也是白搭。而這是我最厭惡的一點,同時也是其他人不想告訴你的,因為教跑姿最快、最容易了。

每每我都為了這樣的問題感到疲乏,覺得無力。



早晨選手跟我一起去操場,各練各的。她跑間歇從我身邊經過,看著她的身影,突然感到一陣欣慰。

即使什麼都沒教,但她跑得真的很像我。

可以分享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台灣出生、台灣長大、在美國工作的市民跑者。正職是工程師,沒受過一天田徑訓練,長大才發現自己喜歡跑步。個人最佳:全馬2小時38分、半馬1小時15分。
View all posts